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其他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kipedia:VPO
FradonStar在话题“亚洲月”中的最新留言:59分钟前

本页讨论與維基百科有關的话题,但不包括新闻方针技术求助條目繁简处理

  • 如果您需要就具体条目应当如何编辑才符合中立性原則寻求社区共识,请前往條目探討留言。
  • 請在主題欄简明扼要地寫出問題主旨不要使用如「新問題」等無意義的文字。
  • 請勿公開姓名、地理位置、電話、Email地址等联系資料。我們通常只在此頁回應,並不利用Email或電話等私下回應。
  • 無關維基百科專案的問題,請往知識問答相關頁面询問。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提议修改滥用过滤器封禁临时账号的设置 1 1 Ericliu1912 2025-11-03 19:43
2 管理操作覆核請求:对于UjuiUjuMandan的封禁 1 1 Ericliu1912 2025-11-09 23:12
3 控制管理員佈告板的臨時使用者留言 1 1 Jimmy-bot 2025-11-11 16:14
4 建議把封禁破壞者和量刑分開 1 1 Ericliu1912 2025-11-03 19:46
5 對於Grokipedia上線的事情有何看法? 16 13 GrandCeres 2025-11-09 16:52
6 仲裁委換任時所留下的仲裁案、動議該如何處理? 24 6 Cmsth11126a02 2025-11-05 11:58
7 解禁管理人员自由选举 1 1 Ericliu1912 2025-11-03 19:28
8 建立翻譯腔改進前後範例條目供大家參考 4 4 ~2025-30939-48 2025-11-03 03:04
9 亚洲月 14 7 FradonStar 2025-11-12 00:37
10 有关管理人员选举自由提名 1 1 Ericliu1912 2025-11-03 19:28
11 人工智能所生成之媒體之應用 22 11 Ericliu1912 2025-11-11 11:52
12 有關跨wiki使用多個帳號 3 3 暁月凛奈 2025-11-03 23:44
13 關於條目標題下新增的圖片行 7 4 URI Error404 2025-11-05 20:28
14 观猴 5 2 ~2025-31295-00 2025-11-05 18:09
15 有关中文维基百科二十年来的严重条目质量问题 50 15 Newbamboo 2025-11-11 19:41
16 鬥爭 2 2 YFdyh000 2025-11-07 17:50
17 靠灌水就能灌出荣誉的编辑松意义何在?要不要给折毛解禁并补发俄罗斯大使荣誉? 3 2 Ericliu1912 2025-11-09 23:26
18 仿欧洲一些语言维基百科平台每年闭站一日如何? 26 13 Zyx20101210 2025-11-11 15:47
19 维基百科25周年和新年标志 15 6 魔琴 2025-11-12 00:06
20 整改中維的軍事條目 7 5 神秘悟饭 2025-11-10 11:24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議題清單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維基專題與協作

Wikipedia talk:新条目推荐/候选 § 對於缺票和水票的改革方案

依據上面的共識,先給出如下「半共識制」DYK評選方案,請大家敲定細節。此方案類似典優半共識制,但流程簡易許多,有益於降低社群參與和維護門檻。

主要變化:「7日投票期」縮減為「無票不限期」+「有票限期5日」;通過票數由「4票」縮減為「1+1票」(可由同一人投);強調了「按照方面檢查」,強調評審者對投票背書。

※ 此處原有{{比較條文}}模板內容,因節省徵求意見摘要篇幅而省略,請至有關討論頁查看
題外話:此次規則變動正好可以配套換上2級標題。--SuperGrey (留言) 2025年8月18日 (一) 22:15 (UTC)
Wikipedia talk:新条目推荐/候选 § 新條目推薦評選中的支持票會因「投票內容與條目或DYK問題無關」而無效嗎?
維基百科:新条目推荐/候选#规则規定:「投票必須附有投票理由,且投票理由須涉及投票條目或對應參與評選的問題,否則無效。支持票可不附理由。」静魔魔女烏拉圭世界遺產列表皮基西里战役墨魚遊戲 (第二輯)的評選中寫了「(+)支持:根據個人理念對拿到4票的條目投第5票以防止突然的反對票出現」,被黑暗魔君以「投票內容與條目或DYK問題無關」認為無效而劃去。本人認為既然已規定「支持票可不附理由」,那麼支持票就無需滿足「投票必須附有投票理由」,更不用說「投票必須附有投票理由,且投票理由須涉及投票條目或對應參與評選的問題,否則無效」了,也就是支持票不會因「投票內容與條目或DYK問題無關」而無效。希望社群能判斷現有規則是否可如此解讀,如認為有必要修改現有規則亦可另行提出。--紺野夢人 2025年10月30日 (四) 04:17 (UTC)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 介绍:WebFont-ZH服务及小工具

各位维基人好,

针对本站生僻字(不包括Unicode未编码字)的显示问题,我提供了以下基于网络字体的全栈解决方案。(大致技术思路在上方也有阐释。)

后端:WebFont-ZH

WebFont-ZH是一个智能字体文件子集化分发、缓存平台,主要用来提供单字符字体分发,同时支持请求多字符字体。服务目前部署于Toolforge Kubernetes,技术栈使用Rust+Tokio+Axum,查看源代码仓库以了解API断点及实现。

前端:僻字小工具

僻字小工具(unihan-helper)支持为页面{{僻字}}获取并应用WebFont-ZH服务提供的网络字体。小工具集成了既有僻字弹窗工具的功能,同时具有以下特性:

  • 统一的MediaWiki外观。与Popus扩展、增强版跨语言链接小工具等设计风格同步。
  • 丰富的自定义设置。用户可自定义偏好使用字体。目前支持遍黑体文津宋体(文津明朝),未来可按需增添。
👋 鸣谢

感谢Shizhao阁下和他创作的webfont小工具;Shizhao阁下热心技术交流,无保留地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启发。项目后端采用cn-font-split计划改编的工具库;前端架构参考了diskdance阁下创作的增强版跨语言链接工具,并使用HanAssist进行繁简转换。同时感谢参与上方讨论的诸位。

有很多维基人曾提出过与本项目类似的技术构想:Great Brightstar2013年)、Xiaoxiangquan2014年)、Beetshaw2014年)、Interaccoonale2024年)及T33791工单的参与者等。其中Xiaoxiangquan阁下为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提供了完整的字体子集化实现。限于本人精力和才识,索引并不完全,对相关维基人一并表示感谢。(以上均为unping。)

🗺️ 下一步做什么?

放在这里可能不太合适,不过若您对此感兴趣,欢迎和我一起进一步讨论:

  • 实现动态豆腐块检测。支持在检测本地字体无法显示后,再动态引入网络字体。
  • Lua重构{{僻字}},提供更智能的样式分配并完善追踪分类机制。
  • 可能需申请Cloud VPS,字体缓存托管到对象存储,以支撑本站的流量。当然,必要性待研究。

现请社群讨论,望:部署僻字小工具,最终预设为所有用户开启。推荐以“试行代公示”的方法施行。部署方法:可直接使用release的产物。因本人在Beta Cluster申请权限未果,无法在与本站相似的环境中测试;又因有检验后端服务承载力的需求;所以试行阶段,可先将本工具置入“测试与开发中的工具”中,并设置稍长的试行时间以便广泛测试。考虑读者视觉体验,建议默认设置采用遍黑体字体并以网络字体“覆盖系统字体”。

针对CSP和隐私相关,单独说明:对于预设小工具能否请求Toolforge托管之资源,基金会似未命令禁止。你或许可称为处于灰色地带😂,但我觉得他们制定CSP的本意主要不是想制裁这种情况。维基人理解并承认,本小工具的原理是按需构建font-face的CSS样式,其中在src调用托管在Toolforge的woff2字体文件。(为什么托管在Toolforge,因为commons不让托管字体文件,ULS webfont也被叫停了。)因为加载外部字体的关键逻辑直接由开源的前端脚本通过CSS实现,基本不可能导致传统意义的跨站脚本(XSS)攻击。此外,服务端遵循Toolforge规则,并以Apache-2.0协议开放源代码,不会记录使用者IP、UA等;在Toolforge本地产生的数据(包括字体文件),在Toolforge本地处理,不会被传输到非WMF站点。如果社群认为跨站请求Toolforge托管的字体不能接受,小工具还是能用的,可将默认设置改为不请求网络字体,用户可自行启用,效果如上图所示。

其他Q&A:

  1. 为什么不使用Glyphwiki之数据?这就是真的不符合CSP了;同时希望字体风格统一,且黑体优先,故使用开源字体项目。
  2. unicode缺字怎么办?我的构想在上面,未在本项目考虑空间。
  3. 如何支持其他wiki和非{{僻字}}模板情况?目前设置为所有class为inline-unihanspan生效。这也是为什么不急着改造{{僻字}}。
--PexEric 2025年10月31日 (五) 07:57 (UTC)
WikiProject talk:維基百科發展/新手2023 § 几个论坛如何存档

挂{{Historical}}的话,会不会还有新手挖坟(?。英维有个en:Wikipedia:Historical archive作集中存档,本地能否效仿?

“几个论坛”是指:--PexEric 2025年11月2日 (日) 08:26 (UTC)

提议修改滥用过滤器封禁临时账号的设置

[编辑]

👍1

管理操作覆核請求:对于UjuiUjuMandan的封禁

[编辑]

控制管理員佈告板的臨時使用者留言

[编辑]

建議把封禁破壞者和量刑分開

[编辑]

對於Grokipedia上線的事情有何看法?

[编辑]

馬斯克即將宣布發表AI生成的百科——Grokpedia 的測試版,大家對於此事有何看法?--IDLCN (菜國人) 讓台灣再次偉大 2025年10月20日 (一) 14:48 (UTC)回复

没有必要给其他平台关注度。简而言之:无需理会,因为我们不需要AI生成内容。AI不具有分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12З4567留言2025年10月20日 (一) 15:05 (UTC)回复
AI noob -Lemonaka 2025年10月20日 (一) 16:09 (UTC)回复
縱使是複製維基百科人類生成內容的網站,也從來沒有能打過維基百科的,遑論人工智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0日 (一) 16:25 (UTC)回复
我認為「AI萬能論」在華語地區遠比其他地方盛行的多,有什麼頭緒嗎?--MilkyDefer 2025年10月20日 (一) 22:40 (UTC)回复
"Compared with European American respondents, Chinese respondents viewed it as less important to control AI and more important to connect with AI,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prefer AI with capacities to influence."華語圈的樣本在某研究中更希望AI對人類有更大影響,也更渴望跟AI有聯繫,不知是否有關。研究報告的預印本見此--S叔 2025年10月21日 (二) 04:10 (UTC)回复
To select a relatively geographically diverse Chinese sample, we recruited 172 Chinese participants in Beijing who came from a variety of regions in China, via a Chinese survey platform. 所以可能衹能代表中国大陆,不知道港澳台、新马华人、和其他地区如何?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0月23日 (四) 03:43 (UTC)回复
可能在欧美国家那种网络环境搞得成,但是中国搞不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的好资料都锁在知网万方的付费墙后面,锁在图书馆的纸质书里面,锁在不登陆不给看的封闭平台里面,高质量且开放可机读的资料几乎没有,AI要么输出不了东西,要么直接胡言乱语。别说AI,真人要搞齐那么一堆资料写条目都困难……Nanhuajiaren留言2025年10月21日 (二) 14:51 (UTC) 👍4回复
不是沒有資料,是人敢不敢用及承認的問題。歐美付費牆問題也嚴重及無解,不然怎麼有Sci-Hub?。DeepSeek-VL在訓練時吃了源自安娜的檔案的中英文著作(這一點它承認了:"We cleaned 860K English and 180K Chinese e-books from Anna’s Archive alongside millions of K-12 education exam questions.")。--S叔 2025年10月24日 (五) 11:38 (UTC)回复
想起之前维基百科规划推出AI条目摘要时的一系列反对声浪。--WiiUf留言2025年10月23日 (四) 09:55 (UTC)回复
以AI的幻觉能力大概会做成一个超级同人版的百科全书?(用来看乐子似乎不错)----脳補。◕‿◕。讨论 2025年10月26日 (日) 13:58 (UTC)回复

該站點已正式上線,看起來依然是魔改維基百科。並請參閱英文維基百科有關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9日 (三) 15:48 (UTC)回复

看了幾條條目。大問題就是過於依賴能夠在互聯網公開取得的資料;把一項研究報告的結果當確定性結論使用,而不主要引用綜述,無視樣本的局限。--S叔 2025年10月30日 (四) 01:30 (UTC)回复
很差,无目录、无内链、无图片、无简要信息框,很难想象用ai是怎么能写出这么差的前端的--∮♩♪♫♬♭♮♯☧⚧☦︎ 2025年11月9日 (日) 04:43 (UTC)回复
上万单词的条目不配一个图…--GrandCeres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08:52 (UTC)回复

仲裁委換任時所留下的仲裁案、動議該如何處理?

[编辑]

如題,不知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如果現任仲裁委沒有在換任時處理好仲裁案、動議,那麼下一屆仲裁委上任時該如何處理上一屆遺留的仲裁案、動議?--🍎 2025年10月24日 (五) 12:21 (UTC)回复

對於案件,理應重新指派主任委員,繼續審理;對於表決未結束動議、立案請求等,則考慮以新成員重新表決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4日 (五) 12:37 (UTC)回复
未來換屆只會換一半人,所以年末鄰近選舉時應安排由不是該期議席重選的仲裁員擔任主委,並在換屆後由這些原有的仲裁員把新任仲裁員進度帶上去(當然,自己參選的時候也最好看着還在跑的仲裁案),最終決定僅由新屆委員投票得出。由於最終本地似乎還是趨向整份報告的形式呈現,相較於英維每個委員各自提案會有頗大的差別。當然,最好是不要跨屆,但總不能在12月末有大爭議發生,卻硬要拖到新任委員上任才處理吧。--西 2025年10月24日 (五) 12:47 (UTC)回复
考慮到委員會審理程序,有時不可能一個月結案,所以總歸要考慮交接問題。現在趕緊考慮,好過以後被迫考慮(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4日 (五) 13:29 (UTC)回复
建議新訂仲裁流程內容:
  1. 若有需要立案,而審議程序可預期會慢於下次換屆完成,則應儘量指派任期不會在下次換屆時結束的委員擔任案件主委。
  2. 若某案的主委因故離開仲裁委員會,可另行指定主委,以填補空缺。
另,爲處理本屆仲裁委員會餘下的案件,訂立以下日落條款,並於換屆後由自動廢除:
  1. 爲實踐第 (1) 款的精神,第一屆仲裁委員會在本案通過後指派主委時,應儘量指派有參選下屆仲裁委員會選舉的現屆委員爲主委;若彼時仲裁委員會選舉結果已經確定,則應儘量指派確定在下一屆會擔任仲裁委員的現屆委員擔任主委。
以上條文未必需要原樣收錄,可以不同形式合併進現有流程中。--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求助?2025年10月24日 (五) 15:45 (UTC)回复
不過以任期或參選與否為主要因素指派特定主任委員是否得宜?略有疑問。——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4日 (五) 19:40 (UTC)回复
仲裁方针§参与……若仲裁员任期于案件审理期间完结,仍可继续参与审理该案直至案件总结。新委任之仲裁员自委任日起可参与任何仲裁事宜。——ZhaoFJx() 2025年10月24日 (五) 20:11 (UTC)回复
啊,昨天看流程的時候居然看漏了⋯⋯不反對此做法。--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求助?2025年10月24日 (五) 23:18 (UTC)回复
那動議呢?--🍎 2025年10月25日 (六) 00:54 (UTC)回复
這是否也適用於主任委員?另外仲裁委員會技術上的權限是否延續?我覺得還可能有些實務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5日 (六) 02:15 (UTC)回复
我都忘了有這一個條文。如此,舊案件可由兩屆仲裁員共同參與,新案件則只由新屆仲裁員參與,亦為得當。確實如Eric所言有實務問題,我想Eric所指的是「仲裁員」的權限而非「仲裁委員會」。此處我認為站內權限不應予延續,惟ARB私人站點的存取權及VRT存取權可延續,直至案件審理完成。不過我認為該項條款也應該加可限期——最多只能到一月末,如果預期到一月末還沒能處理完,則應如上方我和Eric所提出般整案逐步交接給新屆委員,二月開始的所有動議、投票只能由新屆委員參與。這確保了案件審理的延續和交接,避免了缺乏交流的交接。--西 2025年10月25日 (六) 02:50 (UTC)回复
另外各項表決怎麼計算?是要參與審理的都有權表決呢,還是由新一屆委員代表負責?此一問題亦適用於委員動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5日 (六) 08:37 (UTC)回复
私認為,在一月進行的表決仍可由兩屆委員共同參與。較為複雜的案件或需時較長去審理,可能橫跨仲裁委員會選舉到年末都還沒處理好。當初在成立仲裁委員會的討論中我有提及過,在案件發生或調查(尤其是特為複雜的社群爭議)期間舉行的選舉可能受爭議事件嚴重影響結果,更多人可能會傾向有較鮮明立場的候選人以維護自己的立場。當初在方針裡留了這一條,大概就是為了避免被選舉使仲裁結果過度失真。由於未來的選舉都是只重選一半席次,那就算真的因爭議事件七上七下,換成7個就有關案件立場較鮮明的用戶上任,則仍有原先的13位仲裁員共同參與表決及控場,佔可參與表決的(最多)20名仲裁員的較多數,能較大程度確保結果客觀中立公正。既能防止就有關爭議事件的裁決過度受輿論影響而有損公正,又不會使社群選上的用戶缺失的代表權。--西 2025年10月27日 (一) 03:10 (UTC)回复
另外,前面所述的一月限期應可通過決議延長,由換屆後的仲裁委員會投票,本應卸任的仲裁員在此處無投票權。--西 2025年10月27日 (一) 03:25 (UTC)回复
我有另外一個稍微相關的提議:如果當屆仲裁委員會認為明顯無法於任期內審理完畢,可以視情況予以擱置,改由下一屆處理,減少複雜交接問題(是要立案後擱置還是暫緩立案等另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5日 (六) 08:38 (UTC)回复
(+)支持,另建議暫緩立案方便案件配置--🍎 2025年10月26日 (日) 04:58 (UTC)回复
複雜案件十一月立案,預估兩個月完成審理也就是要跨年,那難道就把整個案件拖延整整兩個月才處理嗎?實務上不適合。--西 2025年10月28日 (二) 02:21 (UTC)回复
@LuciferianThomas若為委員會內部流程,則應有自律自由。若在既有規定下不當耽擱審理案件,那是委員個人失格(遊戲規則)問題,應另行考量。——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9日 (三) 15:57 (UTC)回复
另外,針對閣下擔憂,本人亦不堅持反對訂出明確時限。不過,本人依然認為在規則上給予委員會一定靈活處理權限並無不妥。——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9日 (三) 15:58 (UTC)回复
能交給仲委會審理的都不會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很多時候都有儘快解決的必要性。仲裁委員會既然是成立來解決爭議的,那解決爭議比起交接問題明顯更為重要。所以我的意見是,交接問題並不應、也沒有重要到要成為擱置審理案件的理由。--西 2025年10月29日 (三) 16:14 (UTC)回复
我不確定為了「交接」而總是讓審理表決人數變成兩倍(或二分之三)有沒有問題?何況根據立案時程,到時候其中不少可能是沒幾天就卸任的委員。有關「解決爭議」,社群是否預期某些必然卸任同志「吊車尾」參與解決爭議,本來也可算一種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30日 (四) 02:19 (UTC)回复
修訂方針並明訂即可。(除了這一次換屆)合併兩屆審理人數最多也就20人,實際上還是會有仲裁員連任,除非真的七上七下才會出現20人的壯大場面,正常來說應該只會多了兩三個人。我認為僅有一種情況是已經過了任期的仲裁員應該不被允許繼續參與未完成決議的,就是其在環節選舉是因信任不足50%而落選的情形。其餘情形而言,超過50%已能代表有一定社群支持,只是暫時延長工作參與解決爭議應無大礙。--西 2025年10月31日 (五) 03:18 (UTC)回复
考慮到委員會在部分問題上是所謂社群最高機關,我不認為應該留下太多模糊。建議社群就此明定條件,無論是時程,抑或信任要求亦然。——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31日 (五) 20:39 (UTC)回复
@Ericliu1912LuciferianThomasBadApple1F616EMO我有一建議:「每年仲裁委選舉投票開始(一般為10月25日00:00UTC)前立案的只由原有的仲裁員處理,並最多延一個月(至一月末);投票開始後的案件如不能在十二月末完結,則由原有和新任仲裁員處理;投票開始後的案件如不能在來年一月末完結,則交給新任仲裁員處理。」--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11月5日 (三) 03:58 (UTC)回复

解禁管理人员自由选举

[编辑]

建立翻譯腔改進前後範例條目供大家參考

[编辑]

因為有些人將看不慣的用詞專橫地直接定性為翻譯腔(所以既不會修也提不出解釋,只掛模板了事,形成舉證責任倒置),所以建議造出範例讓大家參考,以便有所依循。

方法:先用維基百科的「翻譯此頁面」功能譯出一條尚無中文版的外文條目。先保存起來(或標明在編輯摘要讓後人自己去挖也可以)。最好各大語種各一條,不過這可以慢慢加。條目性質建議以大眾文藝(書籍、電影、電視劇)為佳。因為無論是劇情內容或得奬紀錄都己經固定,而且除非是教父這種等級的經典,否則外間討論也不會再增加。換言之,條目內容不會有大變動,甚至不會有變動了。而且知名度夠高,既具參考價值也方便後續作業。

既然是維基的「翻譯此頁面」,這就是最標準的翻譯腔了(未曾註冊的我沒用過這功能,但看得出哪些用詞滑稽的條目是這麼產生出來的)。然後有興趣的大家集結(例如動員令?)開始修訂。能修出優良條目或典範條目當然是最好,不過這不是主要目的。

修訂完成後,原文、機器翻譯、人力修訂三者並列,就是翻譯腔的定義,及其應當如何修訂,最標準的參照範例。

另外,當有人問起「為什麼不能純粹機翻製造條目」(別懷疑,真有人這樣問過),及「為何維基明明有翻譯功能卻不推薦使用」,和「機翻後要修成什麼樣子才算數」,這就是標準答案。

再者,這也是一份歷史記錄:某年月日,中文維基百科的機器翻譯如此這般,必須以這麼樣的規模的修訂才達到堪用程度。當未來某一天,機翻功能有所進步(或退化),想研究這一方面的學者便有參考比較的標準。--~2025-29411-33留言2025年10月25日 (六) 17:47 (UTC)回复

并不会有公认的答案。这似乎在原创“翻译腔”的定义,也不会有多高的学术及参考价值。您是说“翻译此页面”的结果直接输出,还是维基人使用“内容翻译”工具翻译的条目普遍存在翻译腔,前者就是机器翻译的结果而已,且输出结果不一(引擎及版本不同)、不稳定(例如谷歌翻译的输出质量有出现下降,API、网页端等渠道的输出质量存在差异[1])。AI时代下,机翻已有明显进步,只是传统的机器翻译引擎没有提升而已,可参考小红书的机器翻译[2]、reddit的机器翻译[3][4],或者其他AI提供的翻译能力。--YFdyh000留言2025年10月25日 (六) 19:02 (UTC)回复
我猜上文是WP: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25年8月#模版政策(结果为Template talk:Rough translation#修改模板表述)。
至于“翻译腔”是什么样子,我觉得是用户论述的范畴(应该已经有几篇这种话题的了)。--Srapoj留言2025年10月25日 (六) 19:17 (UTC)回复
因為學科分化太細,現代的人有個壞習慣:將無以名之的概念灌進好像是相近的名詞,或者只是哪裡看過就抓過來用。例如「勾兌」一詞本是在酒中兌水調整比例,還要攪一攪(所以叫勾兌),大家看看現在都用在什麼地方。至於翻譯腔,算是這種現象的跨語言版本,而且妙的是,拿字典檢核還找不出錯處來。例如說,alcohol在英文中是拿來喝醉用的,但酒精在中文中是用來清潔或塗傷口消毒的。誰都無法否認alcohol對酒精是毫無疑義的翻譯,但是,以「把錢都用在酒精上」這樣的句子來說,在英文中是很鮮明的意象,但中文不覺得哪裡怪怪的嗎?這就是翻譯腔。因為人工翻譯的話,還要看上下文。如果是錢和酒都要強調,那是花天酒地;如果是一個人悶悶的喝到把錢花光,那是沉湎醉鄉。甚至合適的話,還可以文藝腔一下:「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但因為習於把看不順眼的東西歸諸於找得到的詞彙,所以翻譯腔一詞承載了太多概念,因而也有點走樣。我敢打賭,一定會有人覺得「把錢都用在酒精上」不叫翻譯腔,因為腦筋一轉就知道此酒精非彼酒精,甚至會故意不說酒而說酒精以示與眾不同;卻可能把「醉鄉」當翻譯腔,因為沒看過,或看不順眼。其實這要批評也該說過度翻譯。想要用詞精當,所知詞彙必定要廣,這就很容易令詞彙不夠的人既改不動又看不順眼。
但以上所說純屬一家之言,大家一起弄出個範例才具有參考價值。還是大家比較喜歡看編者之間為了翻譯腔及舉證責任大戰?--~2025-30939-48留言2025年11月2日 (日) 19:04 (UTC)回复

亚洲月

[编辑]

没时间解释了,先征集主持人。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0月25日 (六) 19:16 (UTC)回复

报名,本来想提一下建议今年亚洲月有条件允许中文地区条目的,但有点赶,今年就先这样吧。--FradonStar · ✍️ 2025年10月26日 (日) 02:02 (UTC)回复
( π )题外话今年编辑松的明信片剩了一些,可以给亚洲月当奖品用,各位觉得合适吗?--FradonStar · ✍️ 2025年10月30日 (四) 05:29 (UTC)回复
我也報名。--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0月26日 (日) 03:21 (UTC)回复
我可以。——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6日 (日) 12:56 (UTC)回复
報名。--Ghren🐦🕘 2025年10月26日 (日) 13:50 (UTC)回复
報名--Kanshui0943留言2025年10月30日 (四) 13:12 (UTC)回复
截。已建立Fountain,望管理員儘快通過。謝謝。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0月31日 (五) 13:51 (UTC)回复
@魔琴 approved.--SCP-0000留言2025年11月1日 (六) 04:24 (UTC)回复
cc @Ericliu1912FradonStarGhrenKanshui0943SuperGrey--SCP-0000留言2025年11月1日 (六) 04:26 (UTC)回复
壞消息,Fountain掛掉了--Kanshui0943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08:22 (UTC)回复
已经在亚洲月tg群反馈了,他们正在处理。--FradonStar · ✍️ 2025年11月5日 (三) 08:36 (UTC)回复
又當了--Kanshui0943留言2025年11月11日 (二) 13:48 (UTC)回复
已反馈,今年的fountain怎么问题这么多(--FradonStar · ✍️ 2025年11月11日 (二) 16:37 (UTC)回复

有关管理人员选举自由提名

[编辑]

人工智能所生成之媒體之應用

[编辑]

如題。現今,人工智能已可生成圖片、視頻及音頻,這些媒體是否能應用於條目中?又是否能用於討論及計畫頁面?此議題有待社群深度討論。--WiiUf留言2025年10月27日 (一) 13:08 (UTC)回复

en:Théâtre_D'opéra_Spatial,此條目已是無可爭議地應使用的例子。即使是當地版權較嚴格的日維也有使用(ja:ご飯にする?お風呂にする?)。為何不可?(誰有空的可以試一下翻譯這兩條目)--S叔 2025年10月27日 (一) 14:58 (UTC)回复
AI生成的图片仅需要点几下即可生成,个人觉得能达到受版权保护所需的原创性门槛即可。----脳補。◕‿◕。讨论 2025年10月27日 (一) 15:08 (UTC)回复
图像使用较多,视频与音频较少。视频未来可能增多,但音频可能没有强烈需求。总体来说,如果没有必要,或是并不契合条目内容的话任何形式都不应使用,但有必要的话,免版权的内容应该会受欢迎。至于训练来源,那是训练者该考虑的,编辑者应该仅考虑生成出来的内容本身是否可能存在版权问题。——暁月凛奈 (留言) 2025年10月27日 (一) 15:46 (UTC)回复
NovelAI的例子(那位“冷床系”曾经用NovelAI生成过大量AI图,在C区有相当争议,但最终只保留少部分有INUSE的);睢宁社会信用体系曾经也用过一幅,但当时DYKC我认为涉及杜撰而移除掉了,但文件仍在。要从版权性(暂时来看视为公有领域,因为“因为其由计算机算法或人工智能生成,不包含足够的人类作者信息来支持版权主张。”)和题材适合性来判断,NovelAI等用于展示主题生成内容特质的可以考虑,其他为了说明而杜撰的可能不太好。——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10月28日 (二) 00:59 (UTC)回复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23年3月#AI藝術类似讨论。——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10月28日 (二) 02:13 (UTC)回复
@Cwek@So47009@暁月凛奈@脳内補完:人工智能生成之图片是否可评选为特色图片?若可,该图像是否拥有可获得“特色图片奖”的原作者?--WiiUf留言2025年10月28日 (二) 10:41 (UTC)回复
显然可以,就跟拍摄照片可以从无数角度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获得最佳摄影奖一样,AI生成的图片也可以从无数次生成中选择一个最好的获得奖项,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平台生成素材需要避免使用版权素材后,基本上很多AI平台生成图片或视频版权归个人所有(比如sora2视频)----脳補。◕‿◕。讨论 2025年10月28日 (二) 12:31 (UTC)回复
本人建了一個AI指引草案,用於WT:人工智慧升級為指引的討論,誠邀大家參與。--WiiUf留言2025年10月28日 (二) 13:19 (UTC)回复
最近刚扩写了幻觉 (人工智能),或许会有帮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10月29日 (三) 03:06 (UTC)回复
我自己在維基共享資源上看到的經驗是,有AI輔助的人物肖像,就算通過審核,只要有編輯者因「使用AI」提刪,最後還是通過被刪除,因為管理員認為AI會使人物失真、不適合用AI來顯示人物的外表。--Loveuu23📮 2025年10月28日 (二) 12:54 (UTC)回复
生成資料本身要是可靠來源,而且至少應該徹底禁止在歷史領域相關內容使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29日 (三) 15:30 (UTC)回复
除了条目主题本身与AI图片有关,可以使用AI图片作为AI生成的例子进行辅助说明之外,暂未看到在其他领域条目中使用AI图片的必要性。不能因为暂无自由版权的图片就用AI图片代替。一种可接受的情况是利用LLM生成Python/SVG代码制作示意图/统计图。当然这是另一话题了,本节讨论的人工智能生成媒体应该指的是用Diffusion模型直接生成图片。--Steven Sun留言2025年10月30日 (四) 02:30 (UTC)回复
我想到的一個可能例外就是叼着麵包快要遲到的少女這類型的日漫刻板角色類型條目。--S叔 2025年10月30日 (四) 03:37 (UTC)回复
但人工智慧不是可靠來源,如此產生的圖片無論如何也不適合使用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0月30日 (四) 16:51 (UTC)回复
問題是,現在這類條目的圖片多為編者或外部同人繪師原創,如傲嬌魔法少女,乃至庫巴姬都是如此。不同語種的眾多性行為相關條目的插圖也由用戶en:Seedfeeder自身繪製。建築物及食物相關條目也有不少由編者拍攝。若追求圖片完全出自可靠來源的那麼維基百科就不應該用這些圖片才對,編者本身不是可靠來源。--S叔 2025年10月30日 (四) 17:13 (UTC)回复
我觉得可靠来源应该不适用于图片。WP:原创图像可能适用于此:只要维基百科编者没有在图像中绘制或表现未发表的想法或观点,由维基百科编者创作的原创图像不被视为原创研究。--Steven Sun留言2025年10月31日 (五) 02:25 (UTC)回复
这类条目可能是个例外。但我觉得如果存在非AI生成图片且质量不比AI低太多,应该优先使用非AI生成作品。--Steven Sun留言2025年10月31日 (五) 02:14 (UTC)回复
(-)反对,目前无法解决版权风险,你文字尚且有方法可以辨别,但是图片就比较难说:最大的风险在于,您的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可能无意中复制了现有受版权保护作品的元素。人工智能模型基于数十亿张图像进行训练,其中许多图像受版权保护。当这些系统生成新图像时,有时会生成与训练数据中的图像极为相似的内容。如果发现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复制了受版权保护作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则可能被认定为违反现行版权法。--方的1P留言2025年11月2日 (日) 09:49 (UTC)回复
用可靠来源让人工智能生成一些统计图和关联图(例如经济类、社会学类)我认为没什么问题,可以让人的工作负担减轻。至于生成的其他图片(特别是真人类)我感觉不自然 Jyipoley留言2025年11月3日 (一) 11:35 (UTC)回复
简易表格不具有版权,因此并不涉及版权问题。--方的1P留言2025年11月3日 (一) 12:47 (UTC)回复
今天竟然在首頁看到人工智慧生成圖片,直接原地去世==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11日 (二) 03:52 (UTC)回复

有關跨wiki使用多個帳號

[编辑]

剛剛注意到Creationmedia fay讨论 | 貢獻)所建立的頁面,其內容與Tonywongcm讨论 | 貢獻)在wikidata建立的d:Lexeme:L1525221(已被本人在wikidata提刪並已被刪除)內容一模一樣。這兩個帳號也在中文維基註冊。請問這樣是否屬於濫用多重帳號?--~2025-31082-35留言2025年11月3日 (一) 07:51 (UTC)回复

兩個帳號沒有同時在本站編輯,我們管不著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3日 (一) 11:48 (UTC)回复
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同一人,但从内容来看是spam,不必按照多重账号处理。——暁月凛奈 (留言) 2025年11月3日 (一) 15:44 (UTC)回复

關於條目標題下新增的圖片行

[编辑]

是否出現了新的共識? 發生了什麼--URI Error404 2025年11月5日 (三) 09:05 (UTC)回复

什麼條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5日 (三) 11:57 (UTC)回复
所有
--URI Error404 2025年11月5日 (三) 12:12 (UTC)回复
我记得是测试,等我翻一下--Luoniya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2:18 (UTC)回复
这个--Luoniya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2:19 (UTC)回复
WMF的人9月在客栈技术版宣传过。现在也还挂着:WP:互助客栈/技术#圖片瀏覽實驗 – 行動版測試即將啟動。--Srapoj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2:19 (UTC)回复
原來是這樣,非常感謝 --URI Error404 2025年11月5日 (三) 12:28 (UTC)回复

观猴

[编辑]

动物园: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90ac5190000000007003da6

(备注:文明投喂,别玩死了)

--~2025-31295-00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09:41 (UTC)回复

@日期20220626 这个帖子的作者和评论区的一些人疑似参与了对维基百科的破坏,并进行人身威胁--~2025-31295-00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0:01 (UTC)回复
你可以在afd提出,而不是急著在這個頁面掛g3。--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0:05 (UTC)回复
已经人身攻击+人身威胁了,我都觉得可以提报到元维基乃至基金会了--~2025-31295-00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0:06 (UTC)回复
@日期20220626 之前有过类似“对等反制”的先例,Wikipedia:可靠来源/布告板/存档/2021年12月#因散布垃圾链接降级品葱--~2025-31295-00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0:09 (UTC)回复

有关中文维基百科二十年来的严重条目质量问题

[编辑]

如题。维基百科创立之初,由于规则的不完善及缺乏维护人员等因素,编者创立了大量原创研究条目,其中有些还文法混乱、上下文不搭、用词不当。这是中维极为严重的通病,据本人粗略估计有数万至十万以上的条目具此问题。这些条目从正面看,或许还能提供少量的有价值内容,可真要改可不是几分钟就能改完的。也或许正因如此,(二)十几年来,大部份编者所做的都只是挂维护模板而已。

可是,挂维护模版有什么用?挂模版却鲜有人“维护”,这些质量偏低的条目的质量又如何能被提升?留着吧,这些条目无比“碍眼”,不仅可靠度低,对读者提供的资讯也极为有限,可想改又要改上半小时以上;“一刀切”吧,毕竟这些条目还“有点用”,全删完又好像太“浪费”。@日期20220626君提出了删掉这些条目的绝大部分内容,只留一两句话的折中方案,可是这样类似“温和一刀切”的做法只是让条目没那么“碍眼”而已,难有本质上的改善。无论哪种做法,都好像不太妥当。这些条目应当如何处置,本人认为属于极大的问题。--WiiUf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3:44 (UTC)回复

请指明讨论在哪、具体条目范围。是机器人创建,还是人工创建或添加的内容。不太理解浪费与内容无用的并存。内容很差的条目,重写为小小作品或小作品是可接受的,如果担心误移除,或可清楚标注(编辑摘要)与记录(工作组摘要),以及特制一些模板来限时保留──类似{{fact}},但适当高亮,标注时限(30/60/90日)、理由,超期后由机器人移除,这样解决只挂维护而不维护的问题。--YFdyh000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3:54 (UTC)回复
感觉标注时限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政策。--WiiUf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4:02 (UTC)回复
关于浪费和无用的问题,可能是本人用词不太清楚吧:如果一刀切那些质量低的条目,维基百科可能损失10%以上的内容(别看10%少,实际上其中有相当一部份都是基础条目),影响百科全书完整性;如果留着呢,维基百科的内容准确度又会大幅降低。--WiiUf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4:08 (UTC)回复
也許本百科從建立之初準確度就是不太高。網友眾包的百科本來就不能全信的。😂--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4:11 (UTC)回复
如果质量低到误导,切掉是正确之举。如果基础条目但连一个小小条目都没人愿意写,那么没有就没有吧,本站还做不到无所不包,以及很多传媒的准确性也不是很高。--YFdyh000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4:35 (UTC)回复
我是願意寫,但是如果一下子提刪十幾萬個,那感覺就是在胡來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4:59 (UTC)回复
请具体指明。既然曾经批量创建十几万个条目能被接受,那么移除十几万个也有可能。--YFdyh000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5:18 (UTC)回复
人和機器賬戶批量創建的有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鎮區區劃以及物種條目,這些顯然不能移除。--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5:24 (UTC)回复
甚至這些條目反而不存在WiiUf提到的問題。--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5:26 (UTC)回复
仓促批量建立的不少条目存在来源不足或失效、格式不佳、缺乏维护、译名原创等等问题,我觉得是符合的,问题条目也将长期污染互联网和大模型的资料库。另外,如果提案所指的问题条目是杂类,理论上适当的计算机程序+小型AI能筛选和标记出许多,虽然无法解决人力改善的成本。--YFdyh000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5:38 (UTC)回复
一這個問題範圍過於宏大(上面已指出)且可能無法改善;二就算改善了後也會有源源不斷的問題條目出來。所以不如就接受維基百科就是品質不那麼高的在線百科好了。對於爛但是有關注度的條目,我是一律主張刪成小作品的。--日期20220626留言) 2025年11月5日 (三) 13:59 (UTC)--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13:59 (UTC)回复
换做以前我可能会想宁滥勿缺吧,但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就好像是买了一辆破烂的车一样,刚刚好是过了能开的标准,但是漏风漏油四处异响还顿挫。你说他可以修吧,遗憾的是,这辆车直到停产时都只有零零散散的销量,能用的配件稀少,会修它的汽修工也不多,到最后好像还不如直接走路好。
要判定一个条目值不值留还是应该看它能为一般读者带来多少信息,从上面20220626君提到的站内那些被批量创建出来的美国的镇区区划以及物种条目来说,虽然他们的正文大都极短极小,但是大都附有载有一定量有效信息的Infobox,可以说还是有价值的。但像是易安音乐社这样的条目就没有什么有效信息了,我能从中知道什么呢?难道是“噢,我的偶像在维基百科上有条目欸”,或者更( π )题外话一些,这个条目的潜在读者可能大都根本就不会选择维基百科。
当然从实例来说每个人要获取的信息点和信息多少都不一样,我需要为新下载的歌曲手动填充元数据的时候就可以从外语维百中不少短小的音乐条目里获取到相关信息,例如Thermo Plastic这样的条目,虽然正文介绍不多,但是列出了完整的歌曲列表,有完备的Infobox标明流派、发行日期这些关键信息,这对我就足够了。
额......个人觉得,很多时候,打开一个条目见到里面的内容粗制滥造,比直接没有这个条目更容易令人失望。--Pathfinbird🦅 2025年11月5日 (三) 16:52 (UTC)回复
易安音樂社不就是介紹了這個組合的基本信息?信息量不少。--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22:46 (UTC)回复
條目要是寫的看不懂倒是個問題。--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6日 (四) 00:01 (UTC)回复
中文维基百科条目质量有问题,是因为像User:ThomasYehYeh那样愿意持续改进条目的志愿编辑人员太少、难以坚持,或像User:Z7504那样被无限期封禁。不认为有“一刀切”的简单改善办法。中维管理人员对维护社群建设性的环境应承担更大责任,避免轻易封禁有长期贡献的编者,或随意删除在中维有长期编辑历史的条目、模板、主题等。
有些条目内容太少、不严谨,但如果所对应的外文条目内容丰富,这样的 interwiki链接也是有价值的。个人认为聊胜于无。--Zhenqinli留言2025年11月5日 (三) 23:37 (UTC)回复
从处理快速删除的角度来看,挂模板还是有用的,一直是在慢慢清理的,只是可能有些太慢了。而且维护模板是双向的,告诉编者这个条目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处理,告诉读者这些条目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阅读要更加谨慎--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11月6日 (四) 02:15 (UTC)回复
理想主义——当年一大堆没来源条目都没人管,现在有人(还是新注册的精神小伙,吧唧吧唧)开始践行教条,开始哔哔了。别废话,自己觉得能修就去修。 耸肩——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11月6日 (四) 03:59 (UTC)回复
偶然遇过一些古老条目(可能在10年~09年之前创建,之后基本上极少追加更新),并且部分还是具有基础语义或者就是WP:基礎條目,到现在都没有脚引来源。早期以来人力有限,规则不一定完善或者缺乏人力敦促遵守,人力也有可能没留意这些规则去遵守,变成了房间里的大象,你可以高情商说是善意(添加内容的人,或者发现但没及时修正的人(可能没空、可能不太懂相关方面而动不了手)),低情商说是纵容。现在这样冒出来说“房间里的大象”是个问题,好像只有你看到是个问题,大家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没可能,是大家知道问题,但没有一劳永逸并且尽善尽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理想状态下,维基百科的条目自始至终,句句都符合三个核心方针,十分完美的存在,但现实不是理想状态?连en都能翻到这类带问题的条目,zh就别想得这么好。如果真想解决的话,自己动手处理呗,别废话,至少把没有来源、或者需要更多来源(脚引来源或尾列来源的量与条目行文量不相配的)的条目,这种可以认为容易“原创研究”的条目,处理一下,或者有些对应外语条目的,可以参考下翻译,也行吧。——谈这个,总是偶然想起像这个例子。——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11月6日 (四) 04:53 (UTC)回复
不能認同這是「句句都符合三個核心方針,十分完美的存在」的理想主義。本人從來沒講過條目一定要完美,如果條目僅是欠缺一兩條來源、文法稍微不通順,可在較短時間內改善,這些條目要留著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本人講的是那些存在嚴重問題,甚至根本無法理解的條目。--WiiUf留言2025年11月6日 (四) 13:37 (UTC)回复
有关“存在嚴重問題,甚至根本無法理解的條目”,最好能至少举出一、二个例子(基础条目的例子更好)。--Zhenqinli留言2025年11月6日 (四) 16:34 (UTC)回复
目前看到的前三级基础条目都还好(还不算有“特别”严重的问题,最差的条目应该是),不过从第四级开始呢……可举出的条目绝对不只一两个。--WiiUf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06 (UTC)回复
本人才浏览了不到30个第四级条目,就找到了研究温度计这些离谱的东西。--WiiUf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09 (UTC)回复
溫度計哪裡離譜了?沒覺得這條目定義哪裡錯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20 (UTC)回复
除了定义之外呢?--WiiUf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26 (UTC)回复
之後就列舉了一堆溫度計類型唄。--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29 (UTC)回复
……--WiiUf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33 (UTC)回复
这两个条目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是确实需要扩充--Luoniya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39 (UTC)回复
研究雖然有一個來源,而且大段內容也沒來源,但沒覺得這個條目是在胡說八道。--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23 (UTC)回复
原创研究。按照编者自己认为的“常识”去写,当然不像是胡说八道。--WiiUf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25 (UTC)回复
不管是何種語言的維基百科,無來源的內容都可以算作原創研究,但是無來源的文字佔比不小,清除完根本不可能,比較實際的做法就是掛模版來替代刪除。--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28 (UTC)回复
是啊,挂模版最实际,可是没啥用。--WiiUf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32 (UTC)回复
基础条目没人愿意写是没办法的,毕竟常常写了没有任何好处,或者写下去的难保正确,无人关注乃至遭受破坏。很多人乐于找出问题而非编写,其实在如今,如果用AI来翻译或摘要外文维基的优质条目,再由“专业”编者甄选,得以扩充,可能是个办法,但将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水票、不专业审核,风格同质化等。而AI直接输出或翻译其他来源以取内容,面临版权难题,只能作罢。--YFdyh000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18:41 (UTC)回复
研究这样有关基本概念的条目,虽然中文文献里相对系统、权威的可引资料来源较少,但通过跨Wiki链接很容易找到外文资料来源;而且这条目在维基数据是被使用较多的重要概念。个人不赞成 动不动以原创研究为罪名提删资料来源欠缺的条目、模板等的做法。与其对别人编写的东西求全责备,不如将维基条目、模板等当作半成品(work in progress),予以逐步建设性改进。--Zhenqinli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23:59 (UTC)回复
至少,我认为我们应该有个这样的理想——“近乎完美,符合方针的条目(Wikipedia:条目半衰期中‘完美条目’开始一两年)”,但毕竟现实如此(‘完美条目’后面十来年的状态),我们还有这个Wikipedia:免责声明(维基百科不保证其内容正确无误),如果想趋近这个理想,自己清掉那些有问题的条目(那两个分类的),或者列出希望别人协助一起处理的(像下面基础条目,找Wolfch帮手),这样不就好了?提出问题时,至少心中有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或者方案,对不?——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11月7日 (五) 03:55 (UTC)回复
@WiiUf,(有看到基础条目, 來表達意見好了。)若發現有第三級基礎條目(1000個條目,列表在Wikipedia:基礎條目,討論頁有標示「XXX屬於維基百科XXX主題的基礎條目」)有此問題,請跟我說,會設法修正,謝謝您。--Wolfch (留言) 2025年11月6日 (四) 04:17 (UTC)回复
今年動員令有針對基礎條目(第一至三級)設立主題,這也是改善條目的一部分,但並不是每個維基人願意參與條目改善工作,畢竟還有比維基百科編纂更重要的工作要處理,另外我提議自2025年起的每屆動員令都要包含一項為「基礎條目」。--Sinsyuan✍️PJTW 2025年11月7日 (五) 05:30 (UTC)回复
@Sinsyuan,您若有興趣分析的話,可以統計一下,今年動員令中「亟需撰寫的條目」小動員令通過的數量,以及其中第一到第三級基礎條目的數量。--Wolfch (留言) 2025年11月7日 (五) 22:53 (UTC)回复
基礎條目第一至三級共一千篇,第23次中文維基百科動員令的「亟需撰寫的條目」開放本站第一至四級基礎條目共一萬篇以及其他傳統百科全書。據了解,本屆動員令「亟需撰寫的條目」有121篇條目達標,另外還有其他主題同時也列入基礎條目前四級(如紐約地鐵為基礎條目第四級,本屆動員令為交通類)。--Sinsyuan✍️PJTW 2025年11月9日 (日) 01:06 (UTC)回复
第一至三級的基礎條目,數量分別是10個、100個、1000個。第一級基礎條目本屆動員令「亟需撰寫的條目」的達標條目裡,以我的統計(看條目討論頁的基礎條目對應說明),有一個第一級基礎條目(社會,這也是第二級、第三級基礎條目,後面就不重覆列了)、有一個第三級基礎條目(糖尿病)。另外,有一些第四級基礎條目(我就沒細數數量了,大約二十個左右吧),若要用動員令來改善基礎條目,今年的成效如上--Wolfch (留言) 2025年11月9日 (日) 06:32 (UTC)回复
挂模板没有用,抱怨有没有用呢。挂模板是站务精,像英维这样清理来源请求积压是不是也是站务精?思想统一不了什么都干不了。--PexEric 2025年11月7日 (五) 07:51 (UTC)回复
以前动员令设立过来源改善项目。之后好像因为记分问题没再延续。--Steven Sun留言2025年11月7日 (五) 08:35 (UTC)回复
可以開辦中、小動員令(跳脫年度制),以清理條目為主題。類似英文方面的什麼什麼backlog drive。——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7日 (五) 09:16 (UTC)回复
不如干脆把{{Rewrite}}设个提删限期(比如180天)。--WiiUf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11 (UTC)回复
反對,那還不如就如Eric Liu所說的那樣放入動員令裡面。--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05:16 (UTC)回复
如果条目的跨Wiki链接维基数据链接本身没有问题,那么从中文维基提删条目、删除这些链接就没有正面意义,不应该作为默认选择。这些(跨Wiki链接及维基数据)链接是维基百科比百度百科等优越、功能更丰富的一个方面:后者仅提供中文条目。--Zhenqinli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05:12 (UTC)回复
直接把建立条目向导和草稿审核废除掉,取消草稿命名空间;禁止新建草稿,改为在所属专题的子页面建立;重建和翻修各大主题和专题页面;如此则能够集中同一领域的编者,在专题内部开展条目评级和质量提升工作,进而有效解决条目质量问题。--12З4567留言2025年11月8日 (六) 17:18 (UTC)回复
?不對吧,應該是加強專題組織與草稿連結,不是直接廢除草稿制度。比方說,鼓勵編者加入(簽到)專題,並適時就草稿性質通知有關專題編者,之類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8日 (六) 18:08 (UTC)回复
可將針對WP:基礎條目的改善工作加入動員令或舉辦編輯松。--🎋🎍 2025年11月11日 (二) 11:41 (UTC)回复

鬥爭

[编辑]

我很好奇。鑑於這裡的編者們廣義上也是文字工作者,或說比一般不愛讀寫的人更加親近文字,那麼,對於用詞含混,甚至含混到內涵都混在一起的場合,真的一點感覺也沒有嗎?現在的人放棄追求一字不可易的精準了嗎? 例如「鬥爭」一詞,就我在許多條目中所見,吵架也說成鬥爭,打架也算鬥爭,意志的對抗也是鬥爭,請問鬥爭是因為可以隨便亂用而在爭吵、大吵、惡吵、動手動腳、還手、招架、推撞、打鬥、全武行、飽以老拳、對抗、抵抗、反抗、抗拒等數不完的用詞中脫穎而出,還是說在中文圈裡的某些地方,「鬥爭」在現實中真就是這麼浮濫?

就我看來,這應該是機器翻譯搞出來的。而執行機器翻譯的人詞彙量不夠,不知道怎麼改,甚至不覺得要改,就到處「鬥爭」下去。機器翻譯這麼搞有很好的理由。既然有這麼萬用的詞可用,何必花時間精細微調?時間精力用在其他更具展望的專案不好嗎?但是啊,人類啊,你只會「鬥爭」的藉口又是什麼?翻譯全交給機器,那還要中文維基百科幹什麼?機器翻譯七百萬條目的最大版本維基不就好了嗎?

不是我只會抱怨哦。我試過修正,但第二天就被原編者回退,繼續「鬥爭」下去。我知道來回三次才叫編輯戰,但臨時帳號打編輯戰先天吃虧,所以既然對方態度如此,那一次就夠了。

什麼叫翻譯腔?這就是翻譯腔之一,而且諸人視而不見。只會為難看不順眼的文雅用詞,將改不動的用詞一律概括為翻譯腔。

真要鬥爭,是人要和機器鬥爭。我察覺到,用同樣的機器翻譯去處理同一篇文章,其中用詞過一段時間都會變,變好變壞不一定。顯然還在網路上學習詞彙與詞義。不知道維基百科在其間比重若干。但如果人類的用詞含混到令機器以為動口動手或出於意志都一樣是「鬥爭」,而人類又無法自「鬥爭」中分離出各自的形式與意義,那就是1984了。大家應該可以明白,「鬥爭」在此只是一個例子,含混的用詞豈僅於此。所以不要說什麼看上下文解析。同一篇文的每一詞每一句都是彼此的上下文,當含混的字詞太多,就沒有參考之處,也就沒得解析了。--~2025-55225-8留言2025年11月6日 (四) 22:20 (UTC)回复

未提供相关编辑,无从判断您的看法。有编者回退就不是“翻译全交给机器”,而是看法冲突。--YFdyh000留言2025年11月7日 (五) 09:50 (UTC)回复

靠灌水就能灌出荣誉的编辑松意义何在?要不要给折毛解禁并补发俄罗斯大使荣誉?

[编辑]

近惊闻拉美月第一名、金质奖章及拉美大使由金色黎明以30分斩获,然细查此君贡献,则发现此君外文能力实为不佳,每隔几句便能有一处事实疏漏,按蟑螂法则,余实不敢推测彼之过往条目之质量,概皆灌水耳,是为编辑松所欲鼓励乎?编辑松之旨,即欲使人皆但求数量而不求质量,使维基百科成一老大满满错漏百科乎?则请解禁折毛,并拜为俄罗斯大使,其冤实甚矣!--∮♩♪♫♬♭♮♯☧⚧☦︎ 2025年11月8日 (六) 18:40 (UTC)回复

副知@金色黎明。——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9日 (日) 15:26 (UTC)回复

仿欧洲一些语言维基百科平台每年闭站一日如何?

[编辑]

欧洲一些语言维基百科在遇到当地或欧盟政府欲出台不利于维基百科及网络自由之法规时,会闭站,向访问者说明情况以示抗议,而中国日日封锁我站,我站应否每年择一日,如六四,三一二等,闭站一日(以东八区时区为准),以示抗议?--∮♩♪♫♬♭♮♯☧⚧☦︎ 2025年11月8日 (六) 19:20 (UTC)回复

怎麼感覺你很常在客棧提案這種東西XD😅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9日 (日) 02:54 (UTC) 🤓1回复
我提议的关站时间时长一直有修正,其性质也自然有变化--∮♩♪♫♬♭♮♯☧⚧☦︎ 2025年11月9日 (日) 04:38 (UTC)回复
类似提案:Wikipedia talk:維基百科標誌#关于本站遭中国大陆屏蔽十年的信息页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04:31 (UTC)回复
所以那个事情怎么样了?有后文吗?不过那个图标是真的丑,不建议使用--∮♩♪♫♬♭♮♯☧⚧☦︎ 2025年11月9日 (日) 04:33 (UTC)回复
没有。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04:35 (UTC)回复
六四是外部倡导,参见meta:Special:MyLanguage/Wikimedia Foundation/Legal/Update to banner and logo policies,而且还和政治有关,不可能过的。三一二是什么?植树节?国父逝世纪念日?和中共、和维基百科有什么联系吗?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04:35 (UTC)回复
三一二是互联网自由日--∮♩♪♫♬♭♮♯☧⚧☦︎ 2025年11月9日 (日) 04:38 (UTC)回复
不反对每年三月十二日更换特殊标志或者悬挂横幅,或者五月十九日(本站本次遭屏蔽周年)也可。闭站还是算了。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04:41 (UTC)回复
可以把主页改成信息页吗?--∮♩♪♫♬♭♮♯☧⚧☦︎ 2025年11月9日 (日) 04:45 (UTC)回复
等到信息页不被社群block再说,您可以看看当时的讨论。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04:47 (UTC)回复
闭站影响颇大,且不利于普通用户。如果没有出现新的不利于信息自由的情况,本人希望中文维基百科不要因为旧事闭站。另附议魔琴君观点。--CuSO4 · 蛇年大吉 2025年11月9日 (日) 04:37 (UTC)回复
只闭站一天如何不利?另外欧洲同行不就是用闭站影响来倒闭改革吗?--∮♩♪♫♬♭♮♯☧⚧☦︎ 2025年11月9日 (日) 04:40 (UTC)回复
想象一下中文维基百科关站一天,全国人民打电话给自己的人大代表投诉……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04:47 (UTC)回复
闭站一天确实不利,假设你今天急需寻找些什么,结果遇到闭站?--Luoniya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04:56 (UTC)回复
如果只是以結果論,其他語言站點閉站產生了什麼重大影響嗎?其實我是反對包括中維在內的所有站點因為抗議某事而閉站的,但可以通過掛電子橫幅的方式表達抗議。--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05:25 (UTC)回复
👍 --WiiUf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11:04 (UTC)回复
可挂电子横幅,不需闭站。--— Gohan 2025年11月10日 (一) 04:30 (UTC)回复
看到有用戶持之以恆地炒冷飯,本人一時竟然不知從何種角度評價。--Didaictor留言2025年11月10日 (一) 09:01 (UTC)回复
除非出现一些极其特殊的情况(例如基金会让所有项目全体闭站这样的,当然能搞到基金会全体闭站的地步,想必是出现非常非常特殊的事态),否则反对闭站。至于电子横幅,最好是确保社群在这块形成统一意见再挂,五年前港版国安法刚实施那会,有人提议将基金会的声明放到ASN那里,照样引来不少反对(虽然反对的主要都是WMC的人)。--#MilanoCortina2026Countdown88Days 2025年11月10日 (一) 09:22 (UTC)回复
若是政治問題倒是和是不是wmc無關了,換現在就算不是wmc還會有人反對。--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11月10日 (一) 09:53 (UTC)回复
没错,但我回看了那个讨论一圈了,发现当时反对的大多都是WMC成员,或者和WMC有关联的,这也是事实。--#MilanoCortina2026Countdown88Days 2025年11月10日 (一) 10:07 (UTC)回复
可以挂抗议横幅,可以让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抗议,在把wikipedia的logo临时变一个抗议的logo即可-- YX Z 2025年11月10日 (一) 09:43 (UTC)回复
抗议就够了,没必要关站,因为这并不能起到倒逼GFW的作用,反而是帮助GFW。--Haohaoh4 2025年11月10日 (一) 18:25 (UTC)回复
(-)反对闭站。wp在欧洲当地影响力较大,闭站能表示立场并且对policy maker有潜在的影响力。现在大陆和wmf的关系紧张,闭站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不要为了表态而表态。--GrandCeres留言2025年11月11日 (二) 00:18 (UTC)回复
对,你关站只会让支持GFW的人觉得我们妥协了,会拉出去大幅做作-- YX Z 2025年11月11日 (二) 07:47 (UTC)回复

维基百科25周年和新年标志

[编辑]

上面讨论串想到的。明年1月15日将迎来维基百科25岁生日,可以考虑策划一些活动(比如logo、横幅、专题页之类的)了。此外春节在2月17日,虽然还有三个月,但是早点筹备征集就不会匆匆忙忙连滚带爬;而且基金会最近还打算更新logo的使用规范,如果通过的话会影响到春节标志,因此早点筹划也能因应突发状况。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04:45 (UTC)回复

25周年logo不用本地自己设计,基金会已经有统一logo。明天我做个本地化版本放到commons:Category:Wikipedia 25 localised logos
--PexEric 2025年11月9日 (日) 14:10 (UTC)回复
嗯,參见meta:Wikipedia 25/Celebration toolkit。也是需要本地化的。而且基金会似乎没有给旧版logo设计特殊标誌(不可能维基百科字樣右边突出一块),要不要问问?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14:19 (UTC)回复
站内显示的话。我猜应该是把维基球直接变成拼图吧。--PexEric 2025年11月9日 (日) 14:58 (UTC)回复
完成了。发现一个逆天的事🤣,本站的简体和繁体logo宽度竟然不一样。--PexEric 2025年11月10日 (一) 06:34 (UTC)回复
(這樣2027年10月中文站25週年的標誌衹要把25改成廿五就行了)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10日 (一) 09:06 (UTC)回复

春节标誌悬掛时间

[编辑]

今年春节暴露出一個问题就是没有提前议定logo悬掛时间。我建议从除夕到元宵全天,除夕按UTC+14计,元宵按AoE(UTC-12)计:

UTC+14 UTC+8 UTC UTC-12
除夕 02-16 00:00 02-15 18:00 02-15 10:00
元宵翌日 03-04 20:00 03-04 12:00 03-04 00:00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14:30 (UTC)回复

春節標誌聯合票選

[编辑]

之前我在站外提出一個設想。就是我看到越南語維基百科這邊也是會搞春節標誌,有些設計還挺有意思的至少比本站某幾年一個設計都推不出來的強。我希望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兩站聯合票選。大概的想法是,兩個站共享投稿的設計,但是票選的時候還是分別票選,互不干擾,各社羣擁有對於自己想換什麼標誌的最終決定權。以後也許可以邀請日韓、文言、漢語方言等站點加入。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10日 (一) 08:16 (UTC)回复

支持,附历年越南语logo提案--Luoniya留言2025年11月10日 (一) 08:53 (UTC)回复
韩文那边可以邀请,日本不过农历春节吧,而且日文维基百科印象中几乎没怎么用过特别标志……PS:本站确实几乎没有会美术设计的人才,至今都觉得百万条目标志过于简陋是最大的遗憾(我现在很后悔我当时支持用那个标志)。虽然跨站共享设计是可以考虑的,不过要看对方同不同意我们这边用(就算是自由版权授权也要有充分沟通),以及如果对方那边的春节标志有对方自己的特色,我们这边的读者与编者能否接受的事情。--#MilanoCortina2026Countdown88Days 2025年11月10日 (一) 09:10 (UTC)回复
(~)補充:虽然去年新春标志我一开始不知道是拿了20周年的素材用了的,不过结合那次的讨论及2018年百万条目特别标志的评选讨论,不管是不是要跨站共享设计,我还是觉得今后特别标志再出现像百万条目标志评选那样,九个方案唯一一个长得像样的因为“过于暴力”而遭到否决,最终只能推一个简陋标志上的情况,那宁可不挂,而不是非要追求次次特殊事件次次挂。像日文这样的极少挂特别标志的也不是没有。--#MilanoCortina2026Countdown88Days 2025年11月10日 (一) 13:51 (UTC)回复
特色这块,反正都是各自投票,每個人投票的时候肯定会考慮到的。比如前年越南是猫年,那带猫的标誌大概在我们这边就选不上,同樣地带兔他们也不会选。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11日 (二) 16:06 (UTC)回复
邀请几个过春节的国家的wiki编者,集思广益呗,最后选一个好的就行,带点汉字文化圈通用元素不就好了-- YX Z 2025年11月10日 (一) 09:38 (UTC)回复
不反对。不过如果本站没有拿得出手的稿件,像是白嫖人家的设计,得了便宜再卖乖😂。不过本来就是自由版权,想用直接用就是了(如File:Tết_Canh_Tý_2020_(cnwiki).svg也用过本地的设计)。只看他们愿不愿意,毕竟这种活动似乎对他们不一定有好处。--PexEric 2025年11月10日 (一) 13:09 (UTC)回复
我覺得設計階段集思廣益總是好事,反正最後版本是回歸各地社群自己決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11日 (二) 03:54 (UTC)回复

本討論章節會維持開放,暫時不按最後意見發表時間存檔。欲讓機器人存檔,請移除本模板。留言請置於本模板上方。

整改中維的軍事條目

[编辑]

本人在編寫維基的時候發現,包括我本人在內,在撰寫條目時常混淆战役(Campaign)跟会战(Battle)的概念,導致中維一堆原文是battle,卻翻成「戰役」的條目出現。我打算盡可能將西方軍事史中,所有在歐洲語言被稱為Battle、Bataille、Schlacht的條目標題都改成「XX之戰」,只有原文為Campaign的才為「XX戰役」。

不過這也導致別的問題,19世紀以前的條目還好改,但是一戰跟二戰無論是中維、歷史書籍或新聞,都把這倆概念徹底混在一起了,故想請問對軍事史條目有貢獻的維基人的意見。--Waylon1104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15:06 (UTC)回复

@Waylon1104如果可靠來源也這麼寫,我們就不能擅自改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9日 (日) 15:10 (UTC)回复
「可靠來源」出現這種錯誤本質上是翻譯者水準不行,但考量到影響,我目前不打算動20世紀後的條目--Waylon1104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15:13 (UTC)回复
(一)可靠來源>真理,(二)漢語翻譯也不總是字句對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11月9日 (日) 15:23 (UTC)回复
有没有可靠来源指出「某应该翻译为某」?如果有类似的学界共识,似乎可以考慮全面修正。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11月9日 (日) 15:34 (UTC)回复
可靠来源常用名称>原创标准。如果是原创译名,定下一个命名统一性的指引(建议性),那可以。大规模变更应慎重,可能无学界和站内共识。--YFdyh000留言2025年11月9日 (日) 17:12 (UTC)回复
同上,可靠來源常用優於逐字翻譯。又如,英維(英文)也經將部分類型「事變」翻譯為「(大)屠殺」。另一角度觀之,不當成「翻譯」,即豁然開朗。--— Gohan 2025年11月10日 (一) 03:2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