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talk:Shortcut
添加话题外观
Nostalgiacn在话题“排版問題”中的最新留言:2个月前
無題
[编辑]捷徑和快捷方式不是可以繁简互换的吗?—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Pion(對話|貢獻)於2005年3月23日 (三) 11:17 (UTC)加入。
{{Shortcut}}这个模板不是可以跟最多5个参数吗?为什么现在只能显示出来第一个?--Bcnof留言 2009年12月31日 (四) 14:38 (UTC)
- 请保证第一个参数指向的页面存在--Liangent(留言) 2010年1月1日 (五) 10:35 (UTC)
为什么在这个模板里面的链接都不防止重定向?
[编辑]里面的链接应该是防止重定向的。—Wei4Green | 唯绿远大 2019年3月16日 (六) 20:16 (UTC)
Template:Shortcut改版討論
[编辑]通過:
公視七天無異議,通過-- Sunny00217 - 2019年6月7日 (五) 15:01 (UTC)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各位好,目前我已經將{{Shortcut}}模板依據英語維基百科進行改版,詳細情況如下:
修正後的語法參見{{Shortcut/sandbox}};測試結果請參考Template:Shortcut/testcases。
目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一個:
- Category:需要修正維基百科捷徑框參數的頁面以及Category:超过10个捷径的页面的問題:由於已有Module:Shortcut/config,基本上可以直接廢除這兩個分類。如果仍然需要,請協助將這兩個分類包含進上述語法當中。
感謝各位協助。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9年5月28日 (二) 09:05 (UTC)
- @Taiwania Justo:Category:超过10个捷径的页面如果是這樣應該也沒用啦,並且已在模块:Shortcut/config加入
[[Category:需要修正維基百科捷徑框參數的頁面|{{PAGENAME}}]]:Special:Diff/54588829/54591996-- Sunny00217 - 2019年5月28日 (二) 13:27 (UTC) - @Sunny00217:目前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新版無法隨意靠左靠右,英語維基百科是專門設立一個靠左模板en:Template:Shortcut-l解決,想問是否能夠整合?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9年5月30日 (四) 05:57 (UTC)
- 這個問題可在模板解決Template:Shortcut/sandbox,但目前就是間距問題,我不調了,大大再自行調整吧--Qqkuro66541(留言) 2019年5月30日 (四) 08:55 (UTC)
- 間距問題部分,由於風格和{{Policy}}相同,因此我認為先暫不調整。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9年6月1日 (六) 06:52 (UTC)
- 這個問題可在模板解決Template:Shortcut/sandbox,但目前就是間距問題,我不調了,大大再自行調整吧--Qqkuro66541(留言) 2019年5月30日 (四) 08:55 (UTC)
- @Taiwania Justo:已建立Template:Shortcut-l及Module:Shortcut/left,用H:PF(
{{#ifeq:{{{float|}}}|left|{{#invoke:Shortcut/left|main}}|{{#invoke:Shortcut|main}}}})-- Sunny00217 - 2019年5月30日 (四) 10:58 (UTC)
- @Taiwania Justo:公示七天?-- Sunny00217 - 2019年6月1日 (六) 11:17 (UTC)
- @Sunny00217:同意,就此公示7日,如無異議就直接套用。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9年6月1日 (六) 11:22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Template:Shortcut改版后移动版问题
[编辑]复查正常。# D 2019年6月11日 (二) 16:27 (UTC)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2日前,T:Shortcut进行了一次改版,改版后移动版的WP:ANM、WP:AIV等页面出现{{block}}显示到shortcut和hatnote之间的夹缝里,效果极差,试问是否需要使用原来的模板源码重新建立新的模板并将该类页面模板进行替换?# D 2019年6月9日 (日) 17:50 (UTC)
- 重ping:@Taiwania Justo、Sunny00217:.# D 2019年6月9日 (日) 17:51 (UTC)
@DW_YoungDLS:好像還是沒ping到呢...
囧rz...,複查[1]及[2],均未發現使用{{block}}時會出現的Template:Block/styles.css,請複查-- Sunny00217 - 2019年6月11日 (二) 12:05 (UTC)
- @DW_YoungDLS:原來閣下也錯了(
{{blocked}})
囧rz...,已處理:Special:Diff/54757293/54781154;Special:Diff/54781192-- Sunny00217 - 2019年6月11日 (二) 13:05 (UTC)
排版問題
[编辑]- 以下討論是徵求意見的存檔紀錄,請勿修改。本次討論所達成的總結如下:
- 已經解決。--Nostalgiacn(留言) 2025年9月1日 (一) 01:14 (UTC)
- 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請見截圖([3]),目前長寬比一大,就會受到側面模板的擠壓,該模板就會錯位,被誤認為屬於另一個章節。如何避免這個問題。--Nostalgiacn(留言) 2025年8月4日 (一) 02:20 (UTC)
- 我發現维基百科:快速删除也有這個情況,現在用{{clear}}處理應付,排版變得很糟糕。--Nostalgiacn(留言) 2025年8月9日 (六) 07:13 (UTC)
- 上次的討論:Wikipedia talk:快速删除/存档15#快捷方式模板出错?
- 不過確實應該在這邊討論會比較好呢😅--竹林下小徑,月光映一葉 2025年8月19日 (二) 03:37 (UTC)
- 我是在维基百科:可供查證遇到這個問題,問題不止一處。--Nostalgiacn(留言) 2025年8月19日 (二) 03:40 (UTC)
- float=left 參數,之前無效,都是靠右(效果),最近重定向後(policy shortcut》Shortcut),迷惑性反而更大了,直接在「可靠来源」章節下面(效果)。Shortcut的代碼似乎問題比policy shortcut更大。--Nostalgiacn(留言) 2025年8月19日 (二) 03:44 (UTC)
- 我的评价: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25年5月#Sidebar问题。强烈建议把sidebar去掉几个。--PexEric 2025年8月28日 (四) 13:43 (UTC)
- 与sidebar的位置有关,如果sidebar在较靠后的章节出现则不会把其他float元素挤走(详见另一处讨论)。--Srapoj(留言) 2025年8月28日 (四) 15:10 (UTC)
- 我发现Wikipedia:快速删除的两个涉事sidebar宽度差不多,把它们绑成一个元素就能缓解这个问题了[4]。--Srapoj(留言) 2025年8月31日 (日) 22:19 (UTC)
- 这样两个页面就都解决了?还需要rfc吗(如果要决定不再把sidebar放页面代码开头,或者大面积弃用过长的sidebar模板就另说)
- 我想到的另一个解法是把可能受到sidebar影响的shortcut段落包起来(目前mediawiki parser输出的HTML结构是扁平的,
.mw-parser-output下直接就是各个自然段)。“包”指的是让它们成为独立的BFC (block formatting context),即使用如overflow: xx的传统clearfix或者新一些的display: flow-root等。这样段落内的shortcut就不会受到外面的sidebar的影响了。- 然而这些BFC不应太大,因为它们的矩形盒子无法环绕在sidebar这类float周围,造成空间浪费;但每段都包
<div>需要塞不少代码,且这将需要把排版时应出现在最后一个sidebar顶部上方的所有含shortcut的段落都包上,这个分界高度对应的正文位置随屏幕尺寸和字体大小而定,需要谨慎地测试,维护起来会很烦人吧。
- 然而这些BFC不应太大,因为它们的矩形盒子无法环绕在sidebar这类float周围,造成空间浪费;但每段都包
- LLM给了另一种做法,即给shortcut外面包一层会建立BFC的
<div>,再在里面float。外层的容器会占据一整行的空间,所以事实上变成了大号hatnote,但维护起来可能没那么令人费解。--Srapoj(留言) 2025年8月31日 (日) 23:01 (UTC)- 現在沒有這個問題了,感謝垂注。--Nostalgiacn(留言) 2025年9月1日 (一) 01:12 (UTC)
-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