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文出維基大典
血。於動脈蓄而色鮮,奉之於臟腑而內濁氣,至於靜脈,則因瀦二氧化碳故顯暗色

者,營陰之粹也。蓋水穀之精微,運化於,上奉於,化赤為血,經動脈靜脈而末之孫絡,濡養四支百骸。

藏血,脾統血,心主血,五臟協和,血方調攝。若血虧則面色萎黃,血瘀則疼痛生瘡,此中醫之旨也;近世西人又論云:血分清浊,一曰血漿,二曰血球。血漿,液澄而黃者,血球依之,司水穀之輸布,津液之傳化,穢浊之代謝。血球復可析而為三:一曰赤球,形如圓盤而無核,以血紅素故顯赤,專司攜;二曰白球,有核,品類頗繁,若顆粒球之屬,主禦外邪;三曰小板,其形微細,主司凝血之務。

稽諸華夏典章,血乃宗祧之系,故有「血親」、「血胤」之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