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纪年
基督纪年(英語:Christian Era,縮寫為 C.E),又稱為主曆,是源自於基督教的紀年方法,以耶穌誕生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曆與格里曆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紀年,稱為主的年份(拉丁語:Anno Domini,縮寫為A.D.;又譯為主後),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的紀年稱為主前(英語:Before Christ,縮寫為B.C.)。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1],加上耶穌生於公元1年實乃計算錯誤,多半改採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B.C.E.)的說法。該紀年方法是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於525年發明,但是直到800年左右才開始廣泛使用。
概論
[编辑]Anno Domini是中世纪拉丁語,意思是「主的年份」,基督徒用以來標誌耶穌誕生的年份(主后XXXX年)。
其他語言縮寫
[编辑]- 西班牙語:紀元後,d.C/D.C.,「Despues de Cristo」(基督後);紀元前,a.C/A.C,「Antes de Cristo」(基督前)。
- 法語:紀元後,ap.J-C,「Après Jésus-Christ」(基督後);紀元前,av.J-C,「Avant Jésus-Christ」(基督前)。
- 德語:紀元後,n. Chr.,「nach Christus」(基督後);紀元前,v. Chr.,「vor Christus」(基督前)。
基督誕生前(ante Christum natum)
[编辑]ante Christum natum[2](拉丁語,意為「基督誕生前」),通常縮寫為 a. Chr. n.、a.Ch.n.、a.C.n.、A.C.N. 或 ACN,指耶穌基督誕生前的年份。[3] 此為英語「BC」(Before Christ)的拉丁語對應詞。該詞組亦可簡化為 ante Christum(「基督前」),縮寫為 a. Chr.、A. C. 或 AC。[4][5][6] 其對應詞組 p. Chr. n.、p. Ch. n.、P.C.M、PCN 或 post Christum natum(基督降生後)則等同於 Anno Domini(AD)。[7]
在英語中,此類詞組罕見使用,且 AC、ACN 及 ante Christum natum 未被收錄於《芝加哥格式手冊》(第14版)、《美國傳統詞典》(第3版)或肯尼斯·塞德爾曼(P. Kenneth Seidelmann)所著《天文年曆解說補編》(1992年,大學科學出版社)。但在其他歐洲語言(如義大利語以 "a.c." 或 "a.C." 表示 avanti Cristo)中,本土化版本為標準術語。
盎格魯-撒克遜史學家比德在其所著《英吉利教會史》(731年)中,使用拉丁語 ante incarnationis dominicae tempus(「主道成肉身之前」)一詞(卷一第二章),成為首位以「基督前」描述年份的作者。[8] 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與熟知其著作的聖比德,皆將公元元年視為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之始;然而「道成肉身與聖誕的區分直至九世紀末方被釐清,當時某些地區將道成肉身的紀元起點定於基督成孕之日,即3月25日聖母領報節」。[9]
参考文献
[编辑]- ^ BBC turns its back on year of Our Lord: 2,000 years of Christianity jettisoned for politically correct 'Common Era'. Daily Mail Online. 2011-09-24 [201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 ^ 有時誤拼作 Ante Christus Natum
- ^ British Library manuscripts catalogu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May 21, 2011,.
- ^ 參見1913年《天主教百科全書》之「年代學概論」
- ^ 《韋氏新世界大學詞典》第四版
- ^ 《韋氏第九版新大學詞典》(1983年)
- ^ LogosLibrary.eu 範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7-20..
- ^ 完整句可能為(請考證) ante vero incarnationis dominicae tempus anno sexagesimo(「實為主道成肉身前第六十年」),此句引自卷一第二章首行。
- ^ Blackburn & Holford-Strevens 2003,第881頁.